近日,有消費者舉報當地施工現場,出現標有非賣品水泥、不合格水泥,根據消費者提供的圖片來看水泥已出現結塊現象。該村民表示,現場用的水泥從兩年前開始采購,一直在用,但購入渠道生產廠家不明,出廠檢驗報告、合格證等材料也沒見過。
對此,鎮政府工作人員在近日表示,“非賣品”水泥不意味著質量存在問題,只要是中標,都要保證工程質量。
而施工方代表則將 “非賣品” 水泥出現的原因歸結為,工人回村路過附近水泥廠,在路上發現后帶回,農村外墻涂抹可能能用,雖在施工現場出現,但并未使用。
水泥質量關乎建筑安全,建材不合格導致 19 戶村民 “無家可歸”
7 年多前,福建省福州市永泰縣嵩口鎮中山村 19 戶村民因 “莆炎高速” 建設需要,房屋被占用,需進行整體搬遷。2022 年 11 月 17 日,鎮政府通知村民去交付房屋。
然而因偷工減料使用了不達標水泥混凝土,使用了禁用的 “鹽沙” 等建筑材料,安置房墻體、樓板開裂嚴重,鋼筋生銹,屋頂漏水嚴重,外面下大雨屋內下小雨,在 2023 年被檢測為危房 C 級,經加固后才于 2024 年達到 “B 級”。

然而鎮政府卻無法提供《工程驗收備案表》,只有2戶村民在鎮政府口頭 “可以不交錢” 利誘下住了進去,而絕大部分村民,懷疑安置房已出現地基下沉趨勢,房屋質量和居住安全無法保證,至今不愿領鑰匙更不愿入住。
不合格水泥往往帶來更高的利潤,如 “非賣品” 水泥,來源往往為廠家試生產未達標批次,冠以 “非賣品” 名義內部消化,或經銷商將臨期、結塊水泥重新包裝通過灰色渠道低價轉銷,成本能較正規水泥壓縮一半以上。
而在無工業許可證情況下生產的水泥,生產商無需環保投入,產出水泥質量檢測因此可以使用劣質原料或超量添加,包裝袋能簡即簡也無需合格。低成本高利潤,或低成本低售價薄利多銷成為生產商、經銷商、采購方愿意鋌而走險生產、出售、采購假冒偽劣或三無水泥的原因。
利潤當前,水泥市場亂象叢生
如烏海市東孚水泥,以折合僅114.29元/噸的低價拍賣水泥,然而就行業內成本控制一直很好的海螺水泥為例,其在2024年中報給出的水泥成本就達到 205.2元 /噸,東孚水泥的生產許可證早在2021年8月15日到期,此后該企業并未重新申請。
生產許可證過期依舊照常生產水泥的企業不止一家,2024 年 12 月 1 日 - 2025 年 3 月 10 日,正值陜西省水泥熟料生產企業錯峰停窯期,陜西銅川聲威特種水泥卻依舊在開窯生產,其生產許可證早在 2018 年 9 月 9 日到期。
有些無證水泥的生產廠家,則從未持有過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,此前,水泥內參通訊員在市場流通處發現,使用已被標準淘汰的傳統縫底袋包裝的,標稱利源建材有限公司生產 “祥宇中聯火山灰質硅酸鹽 P?P32.5R 水泥” 和標稱由鄧州市慶豐建材有限公司生產 “宛鑫中聯 32.5 水泥”,兩家企業在市場監督管理生產許可證查詢系統中皆是 “查無此證”。
據了解,無證生產水泥成本較正規水泥能壓縮40%,正是因為正規品牌對品質的把控導致不法分子盯上其好口碑,直接將品牌 “借用” 成自己的 “活招牌” 偷工減料不按標準配方工藝,更不用生產許可證,直接將小作坊散裝水泥披上品牌外衣,搖身一變坐享品牌苦心經營出的好口碑。
月前網友曝光裝修碰上假冒偽劣的海螺水泥,經上海海螺明珠水泥有限公司鑒定,發現其購入的外包裝印有 “海螺牌” P.C42.5 級復合硅酸鹽水泥標識的袋裝水泥并非海螺水泥生產或授權生產,為侵犯公司商標專用權的假冒水泥。

網友提供的假冒偽劣水泥鑒定書
而部分門店,更是欺上瞞下,上握品牌水泥銷售渠道,下有消費者對品牌水泥的信任和與非業內人士的信息差,暗度陳倉銷售冒牌水泥。假水泥不進店不卸貨,堆積于車斗停在離門店較遠的地方,成為相關執法部門前來質檢和品牌方進行終端監督時的 “死角”。

從 “非賣品” 水泥的蹊蹺到福建安置房的危房之殤,從無證作坊的野蠻生長到品牌造假的灰色產業鏈,水泥質量問題已不僅是經濟利益的博弈,更是關乎千萬人安居的民生底線。當監管失守、利益熏心者將黑手伸向建材領域,建筑安全便成了脆弱的沙堡。唯有以 “零容忍” 態度斬斷違規生產、銷售、使用的鏈條,強化全流程監管,嚴懲違法者,方能讓 “非賣品” 回歸正途,讓百姓住得安心,讓 “美麗村莊” 真正成為幸福家園。